世博林業(yè)
新聞聚焦15851013088
售前咨詢:15851013088 吳經(jīng)理
銷售熱線:13770247910 金經(jīng)理
售后熱線:15051094575 吳經(jīng)理
固 話:0515-83750506
傳 真:0515-83750506
郵 箱:shibolinye@163.com
地 址: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(qū)西團鎮(zhèn)大龍居委會
- 江蘇濱海鹽堿地中山杉造林推廣試驗
- 發(fā)布日期:[2021/04/21]
從北美引進的落羽杉屬3個樹種中,池杉和落羽杉生長快,耐水濕,廣泛用于平原農(nóng)區(qū)和低洼濕地造林綠化。但它們在堿性土壤(pH>7.5)上,造林初期常出現(xiàn)生理黃化,輕則生長不良,重則黃化致死;在鹽堿并存的濱海鹽堿地上,更難成活生長。因此,江蘇省·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于70年代開始,進行該屬樹木種間雜交和速生耐鹽堿類型的選育。選育出中山杉302(落羽杉×墨杉T.mucronatum)和中山杉401(池杉×墨杉)兩個速生耐鹽堿無性系。1984年先在江蘇里下河地區(qū)的低洼堿地上對比造林,并獲得成功(蘇科鑒字87145號)。1990年起又在地處沿海的如東、射陽等縣的鹽堿地上進行推廣試驗(蘇農(nóng)推9028號)。
1材料與方法
1.1供試材料
1.1.1供試苗木:中山杉302和401兩無性系,以母本落羽杉和池杉作對照。均為扦插苗。1年(不含扦插生根當年苗齡,下同)苗高0.8~1.0m,2年生苗高1.3~1.5m。
1.1.2試驗地選擇:根據(jù)兩個無性系造林推廣試驗的目的,選擇氣候、土壤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如東、射陽兩地。如東又依土壤鹽漬度分設輕鹽堿地(北漁鄉(xiāng)海堤)和中鹽堿地(如東縣耐鹽植物園)兩處。試驗地的自然條件如表1。
1.1.3造林試驗設計與撫育管理:如東縣北漁鄉(xiāng)海堤和射陽大興鄉(xiāng)運棉河河堤,均為低產(chǎn)刺槐林或楊樹林的更新跡地,均屬輕鹽堿地,分別于1991年春和1992年春造林。造林前一年冬季,經(jīng)挖除伐木的伐根、雜灌木和土地平整而達到全墾。造林時再挖0.3m×0.3m×0.3m的栽植穴,1年生扦插苗定植,株行距3m×3m。以試驗的坡向或土壤肥力、鹽堿度遞變的方向為栽植行的走向。每隔10行無性系設置1行池杉作對照。造林后均實行林農(nóng)間作,以耕代撫。如東北漁鄉(xiāng)海堤和射陽大興鄉(xiāng)河堤兩處對比試驗林面積共計4hm2多。如東耐鹽植物園的試驗地為曾種過田菁的拋荒地。1990年春用2年生苗栽植,面積0.08hm2。造林時僅翻耕表層(0~30cm)土,經(jīng)平整后按2m×3m的株行距挖0.4m×0.4m×0.4m的栽植穴,并每穴施1.5kg雞糞雜肥和0.25kg過磷酸鈣作基肥。兩無性系分別與其母本落羽杉、池杉隔行栽植進行對比。造林當年用禾草覆蓋林地以防止返鹽,以后僅割草撫育。
1.2觀測內(nèi)容及方法
1.2.1黃化程度:造林成活后的第2或第3年于母本黃化盛期(6月或8月),以分級法評定植株枝葉的黃化程度,其標準為:Ⅰ級——植株枝葉未發(fā)生黃化或黃化枝葉呈黃綠色,約占該植株總枝葉量的5%以下者;Ⅱ級——黃化枝葉呈淡黃色,占植株總枝葉量的6%~30%者;Ⅲ級——黃化枝葉呈黃白色至乳白色,占植株總枝葉量的31%~60%者;Ⅳ級——黃化枝葉呈乳白色,占植株總枝葉量的61%~90%者;Ⅴ級——黃化枝葉呈乳白色,占植株總枝葉量的90%以上,并出現(xiàn)萎縮枯焦,直至植株瀕死者。
1.2.2物候期和生長節(jié)律:造林成活后的第2年,進行定株定位觀測,物候期5~7d觀察一次,樹高、直徑生長量每月底測定一次,以5株平均值為依據(jù)。
1.2.3生長量:年終生長停止后,按固定的株行實測樹高、胸徑生長量。
1.2.4土壤分析:造林時挖剖面分層(0~20cm,21~40cm,41~60cm)取土樣,測定pH值和含鹽量(NaCl),造林后的第3或第4年時再分層取土,測定土壤pH值、含鹽量、有機質(zhì)和速效性N,P,K。